查看原文
其他

虚假、投机、被套路,底裤扯碎,智能硬件最终横尸千里

2016-12-19 苑晶 E企咖


ID:e-qika


概念一经兴起,创业者和投资人千便军万马般杀入,在蒙眼狂奔一段时间后有人封王封侯,但更多的人事实上只是扮演了这个“大剧”的龙套。智能硬件就是万千个被炒作过的概念之一,俗套的故事情节一次次地上演。喧哗之后,一地鸡毛。


国内VR创业者焰火工坊CEO娄池这样说:“今年年底,恐怕会有一轮死亡潮,整个行业最终活下来的公司只有5家左右。”年底了,娄池这番话正在成为现实。


忽悠与被忽悠


周鸿祎忽悠也被忽悠了,他在极客公园主办的奇点大会上坦言:“在比较中美公司后,我发现美国公司活的比中国公司舒服,这让我去反思,后来我发现,智能硬件,被包括我之内的很多人给忽悠了。”在创新者峰会上周鸿祎又说:“360在智能硬件布局和发展这块比较失败。”


事实上,据笔者观察,大公司铩羽智能硬件远不止360一家,知名自媒体人南七道在他的公众号里盘点了那些大树庇护下的知名失败案例:腾讯路宝盒子、微信耳机、QQ音乐音响、阿里云手机、百度易手机、百度影棒、百度咕咚手环、百度自行车等等等等。地主余粮虽多,架不住天天被忽悠,周鸿祎及时止损、承认错误不得不说是明智之举。


时间追溯到2013,那时间,市场当时对智能硬件可谓饱含期待。由于A股题材等大家都懂的原因,消费、医疗甚至军事领域都有人炒作智能硬件题材。不光国内,几乎是瞬间,跨国公司谷歌、三星、英特尔、索尼、卡西欧、LG、飞利浦、戴尔等巨头也纷纷加入智能硬件的开发。


全世界都沸腾了,所有人都相信他们能够跑步进入智能硬件时代,不过好景不长,有人意识到“被忽悠”了、智能硬件时代根本不存在,比如雷锋网总经理谢阗地。在一篇题为《智能硬件的时代结束了:一个行业集体踏空的教训》就这样写道:“当回过头观察众筹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判断太片面了——并不仅仅是众筹已死,有可能是整个智能硬件行业集体踏空,而众筹已死只是其中一个支线情节而已。”


BAT之一的百度事实上已经不做智能硬件了,技术出身的李彦宏坚定认为人工智能才是下一幕。BAT固然可以花点小钱尝试尝试,无伤大雅,雷锋网反应也够快,直截了当的改了Slogan。可集体踏空这件事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可就没那么好运了,因为这意味着灭顶之灾的到来。


腾讯科技的报道证实了这个猜测。据腾讯科技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智能硬件领域完成106笔融资。其中,天使轮有44笔,Pre-A轮5笔,A轮43笔,B轮13笔,C轮1笔。其中,天使轮到A轮阶段一共92笔,占比高达86%。唯一获得C轮融资的智能硬件企业为大疆创新。


要成为大疆,难度实在太大,众多智能企业能否走下去被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有的知名公司也表示闹不住了快,比如锤子。由于终端不景气,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来得及见诸报端就已断送了生命,就如锤子供应链厂商中天信。


谢阗地觉得小米手环销量还会有增长,而京东的叮咚音箱也会延续热度,至于整个智能硬件,他也只能这样说:“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怎么被套路了


当年笔者采访了一个智能鞋项目,问了创始人一个问题,“您的项目估值多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不是?创始人斜着眼睛正眼都没瞧笔者一眼回答道:1.5亿美金。笔者当时的心情只能用天了噜来形容,心想把鞋里装个Wi-Fi模块再做个App,这个项目可真值钱。


焰火工坊CEO娄池表示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在其他媒体的一次采访中他这样说:“VR和很多智能硬件很相似,有很多新进来的厂商,根本连算法都不懂,也不懂VR。创业对他们而言,就是抄一下外形,照搬一下sdk,然后做一个分屏app,上一个众筹,刷一下单,最后骗一笔钱,然后等下一波资本热潮再转型。”


这套路似曾相识,笔者在《盲动、鸡血、最终崩塌, 创业者与其身后的“群体性”悲剧》和《泡沫、套路、擦边球,内容创业“繁荣”背后的万千梦碎》这两篇文章中已经剖析过其中原因。在周鸿祎看来,除了既定套路,智能硬件还有自己的“支线剧情”。


● 伪需求。周鸿祎说:“很多智能硬件根本做的就是伪需求,包括360的很多产品。”他的话总是那么话糙理不糙:“难道加上wifi芯片的电饭锅就是需求了吗?任何东西连上网就是智能硬件码?年纪大一点的大概记得,20年前也有很多洗衣机被加上了电脑芯片,当时叫电脑洗衣机。”


● 门槛高。有从业者说出实情:“其实VR行业和智能硬件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创业门槛看似不高,有硬件生产经验就能转型,但其实对创业者要求极高。新兴的产业和概念以及软硬结合的方向,不仅有技术上的要求,更要求创业者对行业有很深的理解和预判能力。绝不是加个智能模块,山寨一下就能成功的”。这句评判让笔者联想起郭德纲对相声入行门槛的看法:“相声进门容易,说好却很难。有的人进门一看,嚯!门槛那么高,就不想再爬了。”


● 山寨。智能硬件已经悲剧了,VR还在悲剧的路上。熟悉套路的山寨玩家这次只不过换了一个阵地。一位VR资深人士透露:“山寨VR已经形成一条自己的产业链,买一个市场上相对成熟的产品,把商标抹掉,就可以自己贴牌直接卖,比原品牌价格更低。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采购VR套料,贴牌加工。”业内有人悲观的说:“如果国内的VR厂商再这么搞下去,难免会成为另一个“智能硬件”式的悲剧”。


 

有媒体爆出,智能硬件公司inWatch爆出已拖欠三四个月工资未发放。一时间,业界震动。爆料的作者华凤仪在她的文章还揭露:这家融过A+轮的公司一度被视为智能硬件创业的明星代表,高层频繁波动,员工正在上网讨薪维权。


都是套路。


横尸与底裤扯碎


知乎有网友已经看穿套路,并总结了口诀来辨别不靠谱公司,笔者这里分享给大家。1.纯互联网人创业的是坑(没有匠人精神);2.智能硬件细分领域不是第一就是坑;3.不积累有价值用户数据的智能硬件是坑;4.没有品牌能力的公司是坑;5.没有内容运营能力的公司是坑;6、没有干爹就是坑。


年底了,换工作的且行且珍惜。


投资人面对如此惨淡的情景也无可奈何。曾经全球销量第二的独角兽Jawbone濒临死亡,小公司更是挠头,猎云网报道了几个项目,这些项目事后看来纷纷成长乏力:女性智能硬件微蜜,将耳机接口与手机相连,贴在脸上能测试出皮肤含水量,败在用户需求和粘性;骑遇560天后,见证了智能硬件退潮的时代,融资受阻败在产品不给力;京东众筹的明星Iorgane桔子智能水杯,而今天深圳市桔子伟业科技已经破产清算。


除了手环和智能水杯,代表智能硬件未来的VR和无人机也由热转冷。 “2015年有两三百家做头盔的,现在可能剩下不到十家了,90%的创业公司都倒闭了。”极鱼科技CEO这样评价2016年VR市场的遇冷。暴风魔镜裁员的消息更是刷屏了笔者的微信,去过暴风的人都觉得裁员其实是早晚的事。


下半年,随着暴风魔镜裁员50%的消息传出,更加重了人们对于VR产业的担忧。硬件成本过高,关键技术难以克服,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开发者,也让投资者和消费者失去了耐心。


无人机没有幸免于难,有数据显示,即将过去的2016年,在第三季度全球无人机领域获得了5500万美元的投资,但在2015年,也是第三季度,无人机企业共获得1.34亿美元的投资,投资者对无人机的关注似乎已在降温。




必格媒客跨界会,每月一期,

汇聚各界大佬、精英跨界激辩,

数千位投资人,轮番上阵,

击穿商业痛点,启发创新商业逻辑。


点击E企咖菜单中的

"联系我们→最新活动"报名,

会有专人联系你。


如果你想进入千人商业大群,

请猛戳“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或图片进入链接


盲动、鸡血、最终崩塌, 创业者与其身后的“群体性”悲剧



泡沫、套路、擦边球,内容创业“繁荣”背后的万千梦碎


市场合作请联系

预约专访与投稿:bigemeike@sina.com

视频(配音)制作:13716997533

必格联盟共享群:947490998(微信)

商务合作:245984743(微信)

BP梳理与对接:540813795@qq.com

联系电话:8610-573151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